近期,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《国家药品不好的反应监测年度报告》。
2014年,国内仅抗感染类药物的不好的反应/事件报告就有50.6万例,居各类药物之首。其中14岁以下儿童病人的不好的反应报告占16.4%。国家食药监总局特别提示,关注儿童抗感染医用药安全。
别拿抗菌药常规治感冒
儿童处在成长发育的特殊时期,身体结构、器官结构与代谢能力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,所以在治疗中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药物的吸收分布、代谢及排泄等方面差别较大。
孩子感冒发烧时,父母总是会依据以往经验,自行给孩子用药。他们常说的—句话是:“来片儿头孢就好了。”当孩子病情仍未缓解时,父母一般感觉是“疗程还不够”、“药劲儿还不够”,继续给予抗菌药,甚至加强剂量,这是很危险的。每次孩子发病是什么原因未必相同,抗菌药对于病毒毫无用武之地,滥用反而耽误病情。
注射剂产生的不好的反应占75.9%
通常来讲,抗菌药应尽可能口服。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“好得快”,会主动需要大夫打点滴,这是非常不明智的。“可以吃药不打针,能打针不输液”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用药原则。国内《2014年抗感染药物不好的反应/事件报告》显示,注射剂产生的不好的反应占所有不好的反应的75.9%,而口服制剂占21.8%。输液是静脉给药,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,没经过人体的天然过滤屏障,虽然药效发挥快,一旦产生不好的反应,来得也会更快,更紧急。只有以下状况才应该输液:吞咽困难、病情危急,或者呕吐及紧急腹泻。
有的抗菌药儿童不可以用
对儿童来讲,B|内酰胺类抗菌药是一类常见的抗感染药物,毒性小、肝肾损害小,且对儿童的成长发育没影响,是理想的抗感染药。
儿童还可口服阿奇霉素的干混悬剂、颗粒剂。因为阿奇霉素是由肝胆系统代谢排泄的,肝功能不全的儿童慎用,紧急肝病的儿童禁止用。长期用药的儿童要按期测试肝功能。另外,用时还要看清药品是进口还是国产。进口的阿奇霉素可与食物同时服用,国产的阿奇霉素遇水不稳定,需要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用。
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导致儿童负重关节的软骨受损,出现关节肿胀、疼痛,影响四肢成长发育,现在在国内喹诺酮类是儿童禁用药物。
因为影响骨骼和牙齿发育,8岁以下儿童禁用四环素类抗菌药。
新生儿和早产儿应用氯霉素类抗菌药,可致使“灰婴综合征”,因此也禁用。